学校首页|English

实践教学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工作 > 实践教学 > 正文

关于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意见

发布人:日期:2013-05-05 17:24:45浏览数:

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实现学校培养“厚基础、宽口径、重应用、高素质”高级专门人材的重要步骤,为此,特提出以下若干意见。

一、保持投入力度,完成实验室建设规划。 学校在大力加强实验室建设的基础上,继续保持投入力度,在三年内达到生均实验设备值5000元的目标。继续加强基础课实验室建设,争取全面合格。要根据学校学科发展和专业发展的需要,大力开展专业实验室建设,争取三年内建成3-5个专业实验室,使各专业实验开出率达到本科院校合格水平。

二、加强实验队伍的建设。

采取在岗培训和院内适当调度等多种形式使各实验室高级技术人员、中级技术人员和初级技术人员(含技术工人)的比例大体到1:2:1。今后实验室补充人员必须进行严格的考核,不得接纳不合格人员。

三、积极探讨实验室教学内容和方式的改革。

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目标,选择部分专业做试点,积极开展实验教学改革,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设计性、创新性实验;部分实验室可试行取消统一安排的实验课时,实验室全天对学生开放,由学生自行预约安排实验时间:鼓励师生参加教学建模竞赛,电子设计竞赛等活动;鼓励并引导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参加科研、设计及其它社会实践活动。

四、实行岗位责任制,讲求效益,提高管理水平。

实验室人员要进一步明确职责,可试行工作量考核制度,建立技术档案,进一步改进维修保养和物资供应等服务工作。对实验室人员要进一步明确职责,可试行工作量考核制度,建立技术档案,进一步改进维修保养和物资供应等服务工作。对实验室实施目标管理,制订运行定额,尤其是对大型、贵重仪器设备,要提高使用率,充分发挥效益。鼓励各类人员进行仪器设备新原理、新技术、新装置的研究,开拓实验技术的新领域;鼓励改造原有实验装置,开出新实验。

五、加强实习基地建设。

建立20个左右以大宾馆、酒店为核心、以普通旅游社为基础的实习基础,建立10-15个以国有大中型企业为主体的实习基地,建立10个左右的门类比较齐全的管理学科实习基地,进一步巩固和积极开展建立文科实践基地工作。坚持和发展教学实习研讨会制度,不断加强与各实习基地的联系。其中,教务处负责与教育实习基地的联系,各系(部)负责与相应专业实习基地的联系。

六、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保证完成实习计划。

学院根据需要和可能,逐年加大对实习教学的投入。争取社会各界对实习教学的支持,多渠道筹措资金,确保全面完成实习计划,逐步提高实习教学质量。

七、做好带队教师的选派工作。

为保证实习质量,掌握实习进度,集中实习班级所在各系应选派业务能力强,有一定组织管理经验、思想作风好、工作责任心强的教师担任实习带队工作,履行带队教师的职责。某些情况比较特殊的实习,报经教务处批准,可不派实习带队指导教师。

八、鼓励教师把更多的精力投放到实习教学中去。

要从根本上改变实习带队指导教师难派的现状,把带队指导实习作为培养青年教师的硬任务之一,鼓励教师把带队指导实习和科研、教研项目结合起来。适当提高外出实习带队指导教师的津贴和课时比例。

九、切实加强实习指导工作

完善各类实习大纲,严格按照实习大纲制定各专业实习方案。各系每学期落实教学任务时,应将实习任务作为教学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落实到具体教师。实习前各系(部)要认真做好准备、动员工作,明确相应的管理、考核措施,实习中应加强指导和巡视检察,了解情况,把握进展,实习结束,要认真组织交流、总结和成绩评定工作,确保实习质量。学生实习考核不合格者,应补作实习。教育实习因实习时间长,实习生人数多,分布区域广,教务处应专门组织巡视小组,进行实习检查、调研,及时解决实习中存在的问题。

十、动员广大师生进一步认识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的重要意义,努力提高论文和设计水平。

毕业论文(设计)是带有总结性的科研、技术训练,是教学质量的一种综合反映。全校上下要在充分认识其重要性的前提下,严格执行毕业论文(设计)规范,并在实践中不断研究,遵循教育规律,完善毕业论文(设计)规范,要教育学生克服困难,集中精力,认真完成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不断提高毕业论文(设计)质量。

十一、加强教学与科研、教学与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结合,在大力加强学校科研工作的基础上,逐步提高来自实际任务课题在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中的比例,争取在一年内使这一比例达到50%以上。

各专业可根据具体情况,结合实习,每年对课题更新提出要求。

十二、进一步加强实践性课程的教学,提高实践性课程教学质量。

工科各专业要进一步加强课程设计教学,加大课程设计时数,制订和修订课程设计规范,提高课程质量。艺术类专业、体育专业应加强技能性课程教学,锻炼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

十三、设立课外学分和创新学分。

建立课外学分制度,设立外语能力培训、课外文化活动、课外科技活动、社会调查等一系列课外学习项目。对于参加每一项活动的学生,由指导教师根据平时学习及最终的考核,评定成绩,给予学分。建立创新学分制度,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必须获得一定的创新学分,组织参加数学建模竞赛、电子设计竞赛、外语竞赛等大学生竞赛活动,对学生参加大学生竞赛活动或在公开刊物上发表文章等给予相应学分。

上一条:物流管理专业学生赴全州物流进行见习活动

下一条:我们的青春扬帆起航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