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安康
提到端午节,你们会想到什么呢?心协君最先想到的就是粽子,做为一个资深的干饭人咱得冲啊!在吃粽子之前,我们先一起来了解一下端午节的习俗吧!
01
吃粽子
粽子,又叫“角黍”、“筒粽”。端午节的早晨家家吃粽子纪念屈原,一般是前一天把粽子包好,夜间煮熟,早晨食用。 包粽子主要是用河塘边盛产的嫩芦苇叶,也有用竹叶的,统称粽叶。粽子的传统形式为三角形,一般根据内瓤命名,包糯米的叫米粽,米中掺小豆的叫小豆粽,掺红枣的叫枣粽;枣粽谐音为“早中”, 所以吃枣粽的最多,意在读书的孩子吃了可以早中状元。过去读书人参加科举考试的当天,早晨都要吃枣粽。
02
赛龙舟
赛龙舟是中国端午节的习俗之一,也是端午节最重要的节日民俗活动之一,在中国南方地区普遍存在,在北方靠近河湖的城市也有赛龙舟习俗,而大部分是划旱龙舟舞龙船的形式。
关于赛龙舟的起源,有多种说法,有祭曹娥,祭屈原,祭水神或龙神等祭祀活动,其起源可追溯至战国时代。赛龙舟先后传入邻国日本、越南及英国等,是2010年广州亚运会正式比赛项目。2011年5月23日,赛龙舟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03
插昌蒲
先秦时期,我国人民已用艾绒作为灸灼疗法的发热材料。艾叶又是内服、外敷、熏、洗的药物。到了南北朝时,已有“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的记载。 菖蒲根茎可作香料,具有提神、通窍、杀菌之功效,而且其叶似剑,故菖蒲与艾草并提。至此,端午日挂菖蒲、艾草已成为各地节日的重要习俗之一。
04
沐兰汤
沐兰汤是端午节时期的一种沐浴方式,起源很早。《大戴礼记·夏小正》:“(五月)蓄兰为沐浴。”即每逢五月初五日,人们将兰花入水熬煮成洗澡水,据说浴后可以避邪祛病。 屈原《九歌·云中君》中就有“蕙肴蒸兮兰藉,浴兰汤兮沐芳”的句子,可见沐兰汤的习俗由来已久。由于端午节要“蓄兰为沐”,故所以人们又将“沐兰节”作为端午节的别称,沐兰节亦作“沐兰令节”。
话说端午三天假,大家准备和谁一起过端午呢?是和家人还是和你的那个ta亦或者是室友?端午节没有回家的小可爱们记得主动给家人打打电话或者视频唠唠嗑,这样也是一个很不错的端午吧。
过了端午节马上就到期末考试的阶段了,祝大家蒙的全“粽”,考的全会。加油吧,小可爱们!
文字编辑:肖小月
图文编辑:肖小月
责任编辑:曾垂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