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性质 | 专业必修课 | ||
课程名称 | 管理会计B | 课程编号 | 0220212620 |
适用专业 | 会计学 | 先修课程 | 中级财务会计学、财务管理A、西方经济学、管理学A、统计学原理与企业统计 |
总学时 | 36 | 学分数 | 2 |
一、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管理会计B》的学习,学生应实现如下目标:
1.知识目标:完善专业知识体系,理解和掌握管理会计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管理技能。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注重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与树立,在教书的过程中注意育人;贯彻多元文化的学习,强调知识的广博与贯通。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1.教学改革要求
互动式教学、教师多问、学生多答、双向沟通。
开展案例教学,教师多收集相关案例、分析案例、讲解案例,学生讨论案例。
强化实务教学环节,理论联系实际。
指导学生开展相关内容的实务操作训练和练习。
2.课堂教学要求
讲深讲透理论知识,重点讲清重要概念、观点和思想,重点突出,难点精讲。
要求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积极发言,热烈讨论,活跃课堂气氛。
教师尽量多采用启发式教学,避免灌输,引导学生思考,得出学生自己对相关实务处理的理解结果。
3.实训技能(课后作业)要求
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每个人都能独立完成相关实训(课后作业)内容。
三、课程主要教学内容、学时及进程安排
序号 | 教学模块 | 主要教学内容 | 学时 |
1 | 管理会计的基本理论 | 管理会计的产生与发展、定义 | 2 |
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联系、区别 | 2 | ||
2 | 管理会计的方法 | 成本按性态分类及其特点、混合成本的分解 | 2 |
变动成本法的定义、理论依据、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的比较 | 2 | ||
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的比较(损益计算)、两种成本计算法各自的优缺点 | 2 | ||
本量利分析的概念、基本假设、模型、保本分析、盈亏临界图 | 2 | ||
综合贡献毛益法、利润的敏感性分析、实现目标利润的措施 | 2 | ||
3 | 预测与决策会计 | 决策分类、相关收入、相关成本、相关业务量 | 2 |
定价决策的方法及应用、生产决策的方法 | 2 | ||
生产决策的应用 | 2 | ||
资金时间价值、净现金流量的确定 | 2 | ||
非贴现现金流量指标、贴现现金流量指标 | 2 | ||
应用举例 | 2 | ||
4 | 控制与评价会计 | 全面预算的作用、内容、经营预算的编制 | 2 |
财务预算的编制、弹性预算、零基预算、滚动预算 | 2 | ||
标准成本的概念、种类、作用、标准成本的制定 | 2 | ||
成本差异分析 | 2 | ||
责任会计的定义、作用、内容、责任中心的划分及评价、内部转移价格 | 2 | ||
5 | 合计 | 36 |
四、教学方法与策略
1.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教师多作理论解释,强调教学互动;
2.结合案例,引导学生培养综合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指导学生开展相关内容的实务操作训练和练习。
五、学生学习成效评估方式
采用100分制评分方法进行学习成绩评价;课堂表现成绩占15%、作业成绩占15%、期末考试成绩占70%;期末考试采用闭卷考试的方式,考试时间为120分钟,卷面总分为100分。
期末考试试卷分值分布表如下:
序号 | 教学模块 | 分值分配 | 考核题型 |
1 | 管理会计基本理论 | 6-10 | 客观题 |
2 | 管理会计的方法 | 35-45 | 客观题、计算分析题 |
3 | 预测与决策会计 | 40-45 | 客观题、计算分析题 |
4 | 控制与评价会计 | 8-15 | 客观题 |
六、选用教材
刘俊勇.管理会计[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2012.
七、参考资料
[1]吴大军.管理会计(第1版)[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
[2]潘飞.管理会计(第1版)[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2.
[3]孙茂行.管理会计学(第5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大学出版社,2012.
[4](美)汉森.管理会计(第1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5](美)霍思格伦.管理会计(第14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6](美)霍恩格伦著.管理会计(英文影印版)(第14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大纲起草人:荣立春
参与讨论人:罗雨薇王东
系(室)审核人:陈洁
院(部)审核人:王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