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性质:必修课
课程编号:06010119
课程名称:经济法概论
授课对象:经济学科各专业学生
总 学 时:72学时
学 分 数:4
适应专业: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工商企业管理
先修课程:
一、课程教学目的和任务
经济法概论是经济学科各专业的一门公共课程,在各专业的教学计划中,都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能使学生掌握一些经济法的基础知识;熟悉一些重要经济法律、法规的基础内容;增强法制观念并初步运用自己所学过的法律知识观察、分析、处理有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1、使学生掌握经济法的概念、调整对象、特征和基本原则以及经济法的地位和作用;掌握经济法律关系的概念与特征、构成要素和经济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了解经济法律关系的保护方法。
2、使学生掌握企业法律制度(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集体所有制企业法、私营企业法和企业破产法);公司法律制度;破产法律制度;合同法律制度;反不正当竞争法律制度;产品质量法律制度;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制度;房地产法律制度;工业产权法律制度;财政税收法律;金融法律制度;票据法律制度;会计审计统计法律制度;对外贸易法律制度;环境资源保护法律制度;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基本知识;熟练掌握常用的重要的经济法律法规的主要内容。
3、使学生掌握经济仲裁与经济司法的基本知识。
三、课程主要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第1章 经济法基础理论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经济法的概念和特征;
2、明确经济法的地位,了解经济法的作用;
3、理解和掌握经济法的基本原则,了解经济法的内容体系
4、掌握经济法律关系的概念和要素;
5、了解经济法责任的概念和构成要件。
(二)学时分配:4学时
第2章 公司法律制度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公司法的概念、特征和调整对象;
2、掌握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的设立条件、程序和组织机构的设立及其职能,掌握一人有限责任公司、国有独资公司、上市公司的概念和特征,理解公司资本三原则的内容及其含义。了解公司资本和公司章程的概念及其内容;
3、了解公司会计监督、公司财务会计信息披露、公司利润分配和公司重大变更的有关内容。
(二)学时分配:8学时
第3章 企业法律制度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企业的概念及类型,了解企业法的概念和国内外立法概况;
2、掌握全民所有制企业的概念、权利义务及其监管体制,了解集体所有制企业的概念及其立法情况;
3、掌握个人独资企业的概念、特征及其设立条件;
4、掌握合伙企业的概念、特征、设立条件、入伙和退伙以及合伙企业的债务承担。
(二)学时分配:4学时
第4章 外商投资企业法律制度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外商投资企业、外商投资企业法的概念及立法保护;
2、掌握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的概念、特征、设立条件、出资方式以及组织机构等内容;
3、掌握中外合作经营企业的概念、特征、设立条件、出资方式、组织机构以及收益分配和投资回收等内容;
4、掌握外资企业的概念、特征、设立条件、出资方式及其经营管理。
(二)学时分配:2学时
第5章 破产法律制度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破产的概念、特征及其界限,了解破产法的概念、立法状况及其基本原则;
2、了解破产申请的提出和受理;
3、掌握破产管理人的概念及其职责,掌握债权人会议的含义、组成、职权及其议事规则,了解债权人委员会的含义及其职责;
4、了解破产的重整与和解程序;
5、了解破产宣告的概念和法律效力,掌握破产财产的范围及其清偿顺序,了解破产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
(二)学时分配:4学时
第6章 国家投资经营法律制度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国家投资经营法的概念、体系和立法状况;
2、了解国家投资经营法的属性和地位;
3、掌握国有资产的概念、分类以及我国国有资产的保护和管理体制改革状况。
(二)学时分配:2学时
第7章 合同法律制度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合同的概念、特征和合同法的基本原则,了解合同的分类;
2、掌握合同订立的形式、合同的主要条款,掌握格式条款的概念及其无效的情形,理解和掌握要约和承诺的概念、构成要件及其法律效果,掌握缔约过失责任的概念及构成要件;
3、了解合同效力的概念和特征,理解和掌握合同的有效要件,掌握无效合同、可撤销(可变更)合同、效力待定合同的法定情形及其法律效果;
4、了解合同履行的概念和履行规则,掌握同时履行抗辩权、后履行抗辩权、不安抗辩权的概念、适用条件及后果,掌握代位权的概念、成立要件及其行使,掌握撤销权的概念及其适用情形;
5、掌握保证的概念、保证人的范围及其保证责任方式,掌握抵押的概念、抵押财产范围以及抵押效力,掌握质押的概念、种类及效力,掌握留置的概念及其效力,掌握定金的概念、种类及效力;
6、了解合同的变更、转让和终止的概念、条件及效力;
7、掌握违约责任的概念、违约行为的表现、承担违约责任的形式和违约责任的免责事由。
(二)学时分配:8学时
第8章 反不正当竞争法律制度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竞争的概念、特征和功能,了解竞争法的概念、体系及其产生和发展;
2、掌握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概念、行为种类及其法律责任。
(二)学时分配:2学时
第9章 产品质量法律制度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产品、产品质量的概念,了解产品质量法的概念、特点、适用范围和调整对象;
2、了解产品质量管理体制和管理制度;
3、掌握生产者、销售者的产品质量责任和义务;
4、掌握产品质量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种类和形式,了解产品质量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的法律规定。
(二)学时分配:2学时
第10章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制度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消费者的含义,了解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概念、调整范围和原则;
2、掌握消费者的权利和经营者的义务;
3、了解国家和社会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状况,掌握消费争议的解决途径,掌握最终承担损害赔偿责任的主体及其民事责任。
(二)学时分配:4学时
第11章 房地产法律制度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土地管理法的概念、原则及其法律规定的内容;
2、了解房地产管理法的概念、原则及其法律规定的内容。
(二)学时分配:2学时
第12章 工业产权法律制度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工业产权的概念和法律特征;
2、掌握专利权的主体和专利权的客体,理解和掌握授予专利权的条件,掌握专利权的内容、权利限制及其保护期限和保护范围,掌握专利侵权的行为表现及其法律责任,了解专利的申请和审批程序;
3、掌握商标的概念和分类,掌握商标注册的条件及其原则,掌握注册商标的概念及保护期限,掌握驰名商标的概念和认定标准,掌握侵犯商标权的表现形式及其法律责任,了解商标注册的程序和商标专用权的内容。
(二)学时分配:4学时
第13章 财政税收法律制度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财政的概念、特征和职能,了解财政法的概念、功能和财政管理体制及其改革;
2、了解财政法的基本制度;
3、掌握税收的概念、特征和税法的构成要素,了解税收法律关系的概念、特点和要素;
4、掌握我国现行的主要税种;
5、了解我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的立法情况。
(二)学时分配:2学时
第14章 金融法律制度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中国人民银行的性质、职责、组织机构及其业务范围;
2、掌握商业银行的概念、设立条件、法定业务范围及其接管,了解商业银行法的基本原则、对商业银行的监管以及相关法律责任的规定;
3、了解保险的概念和分类,了解保险法的概念和基本原则,掌握保险合同的概念、特征、分类及其要素,了解保险业的法律规定和保险法律责任;
4、掌握证?坏母拍睢⑻卣骷捌浞⑿刑跫?,了解证?环ǖ母拍詈突?本原则,了解证?坏姆⑿谐绦颍?了解证?唤灰椎母拍睢⒅掷嗪托问剑?掌握证?唤灰椎南拗坪椭??簧鲜械奶跫?,掌握上市公司收购的概念和方式,了解证?坏纳鲜谐绦颉⒃萃;蛑罩梗?了解禁止的证?唤灰仔形?和有关证?换?构。
(二)学时分配:4学时
第15章 票据法律制度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票据的概念、特征和功能,了解票据法的概念、特点和票据法律关系的内容,了解票据权利和票据责任;
2、掌握票据行为的概念、特征、形式及票据的抗辩,了解票据行为的代理、票据的伪造和变造、票据的丧失及其补救;
3、掌握汇票、本票、支票的概念及相关法律规定;
4、了解涉外票据的法律适用。
(二)学时分配:2学时
第16章 会计审计统计法律制度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会计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了解我国会计工作管理体制、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的法律规定,了解违反会计法的法律责任;
2、了解审计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了解我国关于审计机关及审计人员、审计活动的法律规定,了解违反审计法的法律责任;
3、了解统计法的概念和任务,了解我国统计机构管理体制、统计机构及工作人员的设置和职责、统计调查计划和统计制度、统计资料的管理和公布,了解违反统计法的法律责任。
(二)学时分配:2学时
第17章 对外贸易法律制度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对外贸易法的概念和基本原则,了解对外贸易经营者的范围;
2、掌握货物与技术自由进出口的原则及其例外,了解对货物与技术进出口的许可证管理和配额管理;
3、了解逐步发展国际服务贸易原则的含义,掌握我国限制和禁止国际服务贸易的规定;
4、掌握我国反倾销、反补贴法律制度的内容及保障措施;
5、了解对外贸易秩序和对外贸易调查的概念及其内容。
(二)学时分配:4学时
第18章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制度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概念,了解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的概念特征和要素;
2、理解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基本原则;
3、掌握环境保护的基本法律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三同时”制度、征收排污费制度等),了解自然资源保护的基本法律制度和环境标准制度;
4、了解环境与资源保护管理的概念、原则、范围以及管理机构。
(二)学时分配:4学时
第19章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律制度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劳动法的概念、调整对象和适用范围,掌握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权利和义务;
2、掌握劳动合同的概念、特征、内容、期限及履行要求,掌握无效劳动合同的表现形式及其后果,掌握劳动合同解除的方式、理由及其经济责任,了解劳动合同变更和终止的内容,了解集体合同的概念及其与劳动合同的区别;
3、了解我国劳动法关于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的规定;
4、了解工资的概念、分配原则以及工资保障的规定;
5、掌握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的特别保护;
6、了解劳动争议的概念、种类以及争议的处理机构和处理程序;
7、了解社会保障法的概念、特征和结构体系,了解社会保险法的概念、功能、原则、分类和内容,了解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医疗保险、生育保险的概念及有关法律规定。
(二)学时分配:4学时
第20章 经济纠纷解决制度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仲裁的概念,了解仲裁法的概念和适用范围,理解仲裁法的基本原则和基本制度;
2、掌握仲裁协议的概念、种类、内容以及仲裁协议无效的情形和确认,了解我国的仲裁机构和仲裁程序的规定;
3、掌握我国关于仲裁裁决的撤销与执行的法律规定;
4、了解经济诉讼的概念、基本原则,了解经济诉讼参加人的概念和范围,
了解经济诉讼审批机构及其受案范围;
5、掌握我国经济诉讼的管辖规定,了解经济诉讼证据的概念、特征、种类
以及举证责任的规定,了解财产保全的概念以及保全措施;
6、了解我国经济诉讼审判程序的法律规定。
(二)学时分配:4学时
四、选用教材及参考教材
1、教材:李法兵、何长松主编《经济法》,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年3月第1版
2、参考教材:
(1)贵立义、林清高主编《经济法概论》,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年2月第5版
(2)刘隆亨著《经济法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8月第6版
(3)李艳芳主编《以案说法(经济法篇)》,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7月第1版
执笔人:周雁武
审核人:李法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