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课程编号:02010012
课程名称:《成本会计》
授课对象:会计本科生
总 学 时:72学时
学 分 数:4
适应专业:会计学专业
先修课程:《基础会计》、《财务会计》
一、课程教学目的和任务
《成本会计》是会计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该课程培养的重要目标的要求学生掌握成本核算与分析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以提高成本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专业技能。
根据四年制本科会计学教学计划的要求,本课程应该达到以下教学目标:
1、学生知识结构目标
l 使学生熟悉成本、成本会计、费用的概念、,掌握成本核算的基本要求和一般程序;
l 掌握生产费用和期间费用的总分类核算;
l 熟练掌握要素费用、辅助生产费用、损失性费用、制造费用、在产品的核算;
l 熟悉产品成本计算方法的特点及适用范围;
l 熟练掌握单步法、分步法、分批法、分类法的应用;
l 熟悉成本报表的结构和编制方法,了解成本分析有关知识。
2、学生专业能力目标
l 培养学生进行生产费用和期间费用等总分类核算的会计核算能力;
l 学生熟练进行要素费用、辅助生产费用、损失性费用、制造费用的归集与分配;并能熟练地运用单步法、分步法、分批法和分类法进行产品成本的计算;
l 培养学生编制成本报表的能力;
l 培养学生的自学及归纳总结能力。
3、学生专业素质目标
l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及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
l 培养学生的工作、学习主动性。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这是一门理论性和操作性都很强的课程,针对课程的培养目标和特点,教学的方式和手段需要灵活多样。
1、理论教学应注重讲、练结合,制作必要的幻灯片和实例,利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可以将理论讲解、实例演
示有机结合,提高授课效率。
2、教学、考核、反馈是一个教学过程的循环,缩短循环的周期有利于实时监控教学质量。给每次课的教学目标制定合理的考核项目,利用5~10分钟的课堂时间测试和评分,及时了解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效果。
3、 无论理论教学还是实践教学,都可以采取分组竞赛的形式,并给予一定的激励,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4、 为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教师不必在课堂上讲授所有的知识要点,将一些简单的、雷同的内容分配给学生,要求他们以组为单位完成预习、实践、甚至上台给其他组讲解,并能回答其他同学的提问,最后由教师给予全面总结。例如,日常发生的费用核算在《财务会计》中已经学习过,可以采用这种方式。
三、课程主要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1、理论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序 号 | 课题 | 主要教学内容 | 教学要求 | 理论课时 | 实验课时 | 总课时 |
1 | 总论 | l 成本的概念和作 用 l 成本会计的概念 和内容 l 成本会计的基础 工作 l 成本会计的发展 和环境 | l 领会和掌握生产经营费用、生产费用 期间费用、成本、费用等概念的含义和内 在联系 l 了解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 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成本考核 和成本检查等成本会计具体内容的含义以及 成本会计法规制度、机构设置和成本会计的 基础工作 l 识记成本会计发展的三次革命. | 4 | 4 | |
2 | 生产成本 核算原理 | l 成本计算对象 l 三种基本成本计算方法 l 生产费用要素与产品成本项目 l 加成本核算与基本原则及一般程序 | l 理解和掌握根据生产经营特点和 管理要求确定成本计算对象和成本计 算期 l 掌握生产费用按经济内容和经济用途分 类的两种最基本方法 l 理解和掌握产品成本计算的单步法、分 步法、分批法三种基本方法 l 了解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原则与要求并 掌握成本核算应注意划分的五个界限 | 4 | 4 | |
3 | 生产费用和 期间费用的 总分类核算 | l 生产费用和期间 费用的内容 l 生产费用和期间 费用的总分类核算 | l 了解生产费用、期间费用总分类核算 的一般程序,理解和掌握有关账户的设置 方法 l 掌握生产费用和期间费用的总分类核 算 l 掌握生产费用和期间费用的内容 | 4 | 4 | |
4 | 要素费用的 核算 | l 直接材料费用的 核算 l 直接人工费用的 核算 l 外购动力费的核 算 | l 理解和掌握直接材料费用、真接人工 费用、外购动力费用确认和计量的方法,费 用的分配方法以及账务处理的方法 | 4 | 2 | 6 |
5 | 辅助生产费 用的核算 | l 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和核算的特点 l 辅助生产费用的 分配 | l 掌握并能熟练运用辅助生产费用分配的直接分 配法、一次交互分配法、代数分配法、顺序分配法 和计划成本分配法,以及分配结转的账务处理 | 4 | 2 | 6 |
6 | 损失性费用 的核算 | l 废品损失的核算 l 停工损失的核算 | l 了解废品损失和停工损失的含义、核算的 账户设置以及归集、分配的方法 l 掌握可修复废品的修复费用和 不可修复废品生产成本的不同归集 方法,以及不同原因停工所发生费 用的不同处理方法 | 2 | 1 | 3 |
7 | 制造费用的 核算 | l 制造费用归集的 核算 l 制造费用分配的 核算 | l 掌握制造费用的内容和各费用 项目的核算方法 l 熟悉并能灵活运用制造费用分 配的生产工时分配法、机器工时分 配法和生产工人工资分配法 | 2 | 1 | 3 |
8 | 在产品的核 算 | l 在产品数量的核 算 l 在产品成本的计 算 | l 了解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的 关系 l 掌握并能具体运用在产品成本 计算的固定在产品成本法、在产品 只计算材料成本法、实际产量比例法、约当产量法、 定额比例法、在产品按完工产品成 本计算法和在产品按定额成本估价扣除 法等方法 | 4 | 2 | 6 |
9 | 产品成本计 算的单步法 | l 单步法概述 l 单步法举例 | l 理解和掌握单步法的含义、适用 范围、成本计算程序和特点,并能 具体运用单步法进行成本的计算 | 2 | 2 | |
10 | 产品成本计 算的分步法 | l 分步法概述 l 逐步结转分步法 举例 l 平行结转分步法 举例 | l 掌握逐步结转分步法和平行结 转分步法的含义、适用范围、特点 和成本计算程序 l 理解并能熟练运用逐步结转分 步法中按实际成本综合结转的方 法、成本还原的方法和平行结转分 步法中广义在产品约当量的计算方 法 | 4 | 2 | 6 |
11 | 产品成本计 算的分批法 | l 分批法概述 l 分批法举例 l 简化的分批法举例 | l 掌握分批法的含义和适用范围、 特点和成本计算程序 l 理解并能熟练运用分批法和简 化的分批法计算产品成本 | 2 | 2 | |
12 | 成本计算方 法的结合应用 | l 按类别计算多种产品 品成本(分类法) l 分步分批法 l 副产品成本的计算 l 适时生产制下的成本 核算 | l 掌握分类法的含义、适用范围、 特点和成本计算程序(产品成本计算的辅助方法之一) l 理解并能熟练运用分类法下类 内产品成本计算方法以及副产品 成本计算方法 l 了解适时生产制下的倒推成本计算法 | 4 | 2 | 6 |
13 | 成本报表 | l 产品生产成本表、主要产品单位 成本表和销售成本表的结构和编制方法 l 制造费用、期间费用明细表的结 构和编制方法 | l 掌握成本报表的概念和特点、设 置成本报表的基本要求以及成本报表的 种类和编制方法 l 理解并能熟练掌握产品生产成 本表和主要产品单位成本表的编制 方法 | 4 | 2 | 6 |
14 | 成本分析 | l 成本分析的意义 l 成本分析的方法 l 成本计划完成情 况的分析 l 技术经济指标变 动对产品成本影响的 分析 | l 掌握成本分析的概念和内容、成 本分析的方法及其应用 l 理解和掌握比较分析法、比率分 析法和因素分析法的原理及其在成本 分析中的应用 l 熟练掌握全部产品成本计划完 成情况的分析、主要产品成本降低 任务完成情况的分析、主要产品单 位成本计划完成情况的分析和技术 经济指标变动对成本影响的分析的 方法 | 6 | 4 | 10 |
机动课时 | 4 | 4 | ||||
考核课时 | 2 | 2 | 4 | |||
总计 | 54 | 18 | 72 |
说明:该大纲适用的课时范围是70---76学时
2、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内容和基本要求
类别 | 序号 | 实验项目 | 实验要求 | 课时 |
基础 型实 验 | 1 | 要素费用分配 | l 熟悉直接材料费用的分配及分配表的编制 l 熟悉直接人工费用的分配及分配表的编制 | 2 |
2 | 辅助生产费用 的分配 | l 掌握辅助生产费用分配的五种方法及分配表的编制 | 2 | |
3 | 废品损失核算 | l 掌握废品损失的归集与计算 l 掌握废品损失计算表的编制 | 1 | |
4 | 制造费用核算 | l 掌握制造费用的分配及分配表的编制 | 1 | |
提高 型实验 | 5 | 在产品成本的 核算 | l 掌握生产费用合计在完工产品和期末在产品之间的 分配方法 | 2 |
6 | 分步法 | l 掌握逐步结转分步法下成本计算的特点并能正确填表 | 2 | |
7 | 成本计算方法结合应用 | l 掌握利用分类法和分步分批法计算产品成本 | 2 | |
8 | 成本报表 | l 掌握有关成本报表的编制 | 2 | |
综合 型实验 | 9 | 成本分析 | l 掌握成本分析的方法及成本计划完成情况的分析、 技术经济指标变动对产品成本影响的分析 | 4 |
合 计 | 18 |
说明:根据教学计划,该课程在实践周安排3天课程实训,意在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利用实际工作中
的有关表格、成本计算单进行操作,培养学生学动手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四、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1、与前续课程的联系
l 《基础会计》传授给学生会计核算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概念等知识;
l 《财务会计》使学生具备了一定的会计核算能力,对企业基本经济业务能熟练地进行账务处理,其中就包括了对费用、成本的有关核算,为成本会计学习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2、与后续课程的关系
l 该课程的后续课程为《财务会计综合实训》,主要内容有企业的所有经济业务的账务处理及成本的核算等。《成本会计》为该课程的操作提供了理论基础。
五、选用教材及参考教材
1、教材选取的原则
l 尽量选取涵盖上述教学内容占教材篇幅90%以上的教材,最好不要选取成本管理方面内容较多的教材,以减少学科间的重复,因为此内容是管理会计课程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
l 尽量选取带有与教学内容配套的实验指导教材,能够指导学生系统地进行成本计算并据以编制成本报表。
2、推荐教材
l 《成本会计》教材.罗飞.高等教育出版社
l 《成本会计》及实训指导.中南大学出版社
l 《成本会计》 高等教育出版社江希和主编
l 《成本会计》教材.鲁亮升.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3、参考的教学资料
l 会计专业初级、中级资格考试和大学本科自学考试习题集可以提供课程所需的一些实例。
l 上述推荐的四本教材可相互补充。
执笔人:郭枚香
审核人:涂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