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首页|English

课程大纲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工作 > 课程大纲 > 正文

管理会计

发布人:日期:2009-06-08 17:24:40浏览数: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课程编号:02010007

课程名称:管理会计

授课对象:会计学本科生

总 学 时:72学时

学 分 数:4学分

适应专业:会计学专业

先修课程:

一、课程的培养目标

《管理会计》是会计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该课程培养的重要目标是要求学生掌握当代管理会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特别是企业新制造环境下的管理会计方法的创新;同时通过与财务会计、成本会计、金融学等相关课程的融合,扩大专业知识的延伸与衔接;最后通过案例教学与课堂讨论,增强学生的实践理念,以达到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根据四年制会计本科专业教学计划的要求,本课程应达到以下教学目标:

1、学生知识结构目标

l 使学生了解管理会计的形成过程、特点和基本内容;

l 掌握成本的分类、成本性态分析及其应用、变动成本法;

l 熟练掌握成本、业务量与利润依存关系分析、预测分析、决策分析、短期经营决策分析、长期投资决策分析;

l 熟练掌握全面预算的编制方法;

l 掌握标准成本法的运用;

l 掌握责任中心的设置与责任评价指标的考核原理以及内部转移价格的制定;

l 掌握存货经济批量模型及其应用;

l 掌握作业成本法的应用;

l 熟悉战略管理会计方法

2、学生专业能力目标

l 熟练地运用《管理会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进行成本、业务量与利润依存关系的分析、预测分析、决策分析、短期经营决策分析、长期投资决策分析等;

l 养成良好的编制预算的能力,能进行全面预算决策分析等;

l 培养学生一定的从事会计管理和组织工作的能力,实现学校培养应用型高级人才的整体教学目的;

l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学生专业素质目标

l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l 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二、与相关课程的联系

1、与前续课程的联系

l 《财务会计》是现代会计的一个分支,而《管理会计》是另一个分支。前者侧重于核算过去,后者更重要的是能筹划未来,且需要利用到财务会计的核算成果;

l 《成本会计》使学生具备了费用核算和成本计算的能力,其中成本计算采用的是制造成本法,而《管理会计》中的成本性态分析、本量利分析与成本预测等内容都与成本有关,采用的是变动成本法。另外还专门讲述了标准成本法的应用。

2、与后续课程的联系

l 该课程的后续课程为《财务管理》,二者有很多类似的内容,比如货币时间价值、存货经济批量模型。《管理会计》的学习能为《财务管理》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三、教材的选用

1. 教材的选取原则

l 上述教学内容要占教材篇幅的80%以上。

l 涉及的预测决策分析讲解宜深入浅出、循序渐进,并配备大量实例,以帮助学生的理解。

l 尽量选取带有与教学内容配套的实验指导教材,能够指导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有关分析决策的方法、编制预算的技巧和作业成本法的应用。

2、推荐教材

l 《管理会计》余绪缨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l 《管理会计学》潘飞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3、参考的教学资料

l 注册会计师考试用书《财务成本管理》可以提供课程所需的部分实例。

l 其他版本的《管理会计》教材可相互参考。

五、教学组织设计

这是一门概念性和操作性都很强的课程,针对课程的培养目标和特点,教学的方式和手段需要灵活多样。以下是该门课程可以采取的教学手段,仅供参考。

1.理论教学应注重讲、练结合,制作必要的幻灯片和实例程序,利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可以将概念讲解,实例演示有机结合,提高授课效率。

2.教学、考核、反馈是一个教学过程的循环,缩短循环的周期有利于实时监控教学质量。给每一次课的教学目标制定合理的考核项目,利用15~20分钟的课堂时间测试和评分,使学生及时了解学习效果。

3.无论理论教学还是实践教学,都可以采取分组竞赛的形式,并给予一定的激励,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4.为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教师不必在课堂上讲授所有的知识要点,将一些简单的、雷同的内容分配给学生,要求他们以组为单位完成预习、实践,甚至上台给其他组讲解,并能回答其他同学的提问,最后由教师给予全面总结。

5.为了提高实验课教学效率,应该课前使学生了解实验的目标,制定由浅入深的实验项目,并对实验结果进行检查,甚至可以因学生层次不同而制定不同的实验目标和实践项目。

上一条:管理学原理

下一条:成本会计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