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性质 | 专业必修课 | ||
课程名称 | 中央银行学 | 课程编号 | 0220211750 |
适用专业 | 金融学 | 先修课程 | 金融学、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 |
总学时 | 36 | 学分数 | 2 |
一、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实现如下目标:
了解中央银行的形成于发展、制度与组织结构,理解中央银行的职能与业务,掌握中央银行的业务、货币政策、金融监管等知识。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进行分析,从而能理解并分析各国金融政策实施的原因、过程及效果。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小组作业中能具备团队合作能力、文献搜集能力以及口头表达能力。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教师要求学生上课前,对指定教材的相应章节进行预习,并带着问题到课堂。课后通过阅读文献资源,对所学理论知识进行巩固、运用与检验。
三、课程主要教学内容、学时及进程安排
序号 | 教学模块 | 主要教学内容 | 学时 |
1 | 中央银行基本理论 | 中央银行制度的形成、发展 | 2 |
中央银行的类型与组织结构 | 2 | ||
中央银行的性质与职能与独立性地位 | 2 | ||
2 | 中央银行业务 | 中央银行业务活动的法律规范与原则 | 2 |
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简介 | 2 | ||
中央银行的负债业务 | 2 | ||
中央银行的资产业务 | 2 | ||
中央银行支付清算业务及风险管理 | 2 | ||
3 | 货币政策 | 货币政策目标、中介指标、操作指标 | 2 |
货币政策的一般性、选择性政策工具 | 2 | ||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及效应 | 2 | ||
4 | 中央银行金融监管 | 金融危机的形成、金融危机理论 | 2 |
金融危机形成的特点及成因 | 2 | ||
金融危机的防范与治理 | 2 | ||
中央银行金融监管的运行介绍 | 2 | ||
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监管 | 2 | ||
中央银行对金融市场的监管及国际合作 | 2 | ||
中央银行金融监管的国际合作 | 2 | ||
5 |
| 反思、总结与评价 |
|
四、教学方法与策略
课堂讲授:结合指定教材的内容,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选用案例资料进行课堂讲解。
课堂讨论:学生课堂提问、表达个人观点,分组讨论教师所提供的案例材料。
课后作业:教师根据模块教学内容,布置个人作业四次,学生独立完成。
小组报告:教师根据四个教学模块内容,布置期末小组报告(分组情况视班级人数而定),学生课后参阅文献资料、合作形成书面报告,制作ppt,进行课堂15分钟演示,教师针对小组报告情况进行补充及点评并计入期末课程总成绩。
五、学生学习成效评估方式
1.期末小组报告(50%)。
2.课后作业(40%)。
3.考勤及课外阅读和汇报(10%)。
六、选用教材
刘肖原.中央银行学教程(第2版)[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七、参考资料
[1](美)米什金.金融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2]林毅夫.解读中国经济[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3]林毅夫.中国经济专题[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4](英)基思?贝恩,彼得?豪厄尔斯.货币政策:理论与实务(第2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5]汪洋.中国货币政策工具研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9.
[6]奥托马·伊辛.欧元区的货币政策[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0.
[7]祁敬宇,王刚著.后危机时代的金融监管研究[M].北京:首都经贸大学出版社,2011.
相关网站与主页
[1]中国人民银行http://www.pbc.gov.cn/
[2]国家外汇管理局http://www.safe.gov.cn/
[3]国际货币基金组织http://www.imf.org/
[4]世界银行集团http://www.worldbank.org/
[5]英国经济学人http://www.economist.com/
大纲起草人:欧璇
参与讨论人:刘正桥 ,李水平
系(室)审核人:刘正桥
院(部)审核人:王涛生
《中央银行学》评分细则
期末小组报告评阅成绩的标准根据相关规定,成绩一般可分为优秀、良好、中、及格、不及格五个等级,评分细则如下:
等 级 | 等 级 描 述 |
优秀(100~90分) | 报告层次分明,内容组织有序; 语言简练,通顺; 具有前瞻性,有较多的创新见解; 报告有较高的使用价值,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
良好(89~80分) | 报告层次较好,内容组织较好; 语言流畅,无明显错词错句; 报告具有前瞻性,有少数的创新见解; 报告有一定的使用价值,能够解决部分实际问题。 |
中等(79~70分) | 报告层次一般,内容组织一般; 语言一般,基本通顺; 报告没有明显前瞻性及创新一般; 报告的使用价值一般,解决少量实际问题。 |
及格(69~60分) | 报告层次欠佳,内容组织欠佳; 语言不太通顺,有错字错句; 报告没有明显前瞻性及创新; 报告使用价值一般,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不及格(60以下) | 报告层次不合理,内容组织混乱; 语言不通顺,错字错句太多; 报告没有前瞻性,无创新; 报告没有使用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