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首页|English

课程大纲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工作 > 课程大纲 > 正文

微观经济学

发布人:日期:2009-06-08 20:14:21浏览数: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课程编号:02030030

课程名称:微观经济学

授课对象:国际贸易本科

总 学 时:72

学 分 数:4

适应专业: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市场营销、会计本科专业

先修课程:政治经济学、高等数学

一、课程教学目的和任务

《微观经济学》是外经外贸类专业课程中的基础课程。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微观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微观经济学的结构及基本理论与模型,初步学会用经济学理论分析与判断经济生活中的事件,要求学生牢固掌握供求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厂商行为理论以及市场结构理论;一般掌握福利经济学、博弈论、公共选择理论以及要素配置理论;对微观经济学的最新发展亦有所了解。为毕业后从事实务性工作或进一步深造打下良好的基础。

根据教学计划的要求,本课程应该完成以下三个方面的教学任务:

1、学生知识结构方面

 掌握什么是西方经济学,现代西方经济学的由来与演变,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假设。

 掌握需求曲线、供给曲线及其运用,需求与供给弹性及其运用。

 掌握贸易自由化及贸易自由化对中国的影响。

 掌握效用理论和序数效用理论的分析工具,消费者均衡,替代和收入效应。

 掌握生产函数,短期和长期生产理论,生产者均衡,规模报酬。

 掌握成本的概念,短期成本和长期成本理论。

 掌握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和收益曲线,短期和长期均衡,完全竞争厂商和行业的供给曲线。

 掌握垄断厂商、垄断竞争厂商和寡头的需求和收益曲线及其均衡。

 掌握分配理论及完全竞争厂商使用要素的基本原则及其要素需求曲线。

 掌握劳动、土地和资本的供给理论。

 掌握十三种WTO的具体规则,掌握这些规则的主要内容。

 掌握福利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及生产和交换的帕累托最优。

 掌握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与解决方案。

2、学生专业能力方面

 能用消费者行为理论解释消费者行为选择

 运用生产者理论解释厂商行为

 运用市场结构理论分析各类市场的效率

 运用市场失灵理论解释政府为什么要干预经济活动

3、 学生专业素质方面

 培养学生的经济学思维

 培养学生面对经济问题的开阔视野和主动积极的心态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微观经济学是适应资本主义制度的需要而产生的,它分析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方式和规律、政府干预经济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是一门社会科学,有阶级性。所以本课程的教学要以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理论为指导,来学习它的分析方法和对我们有实际作用的部分。也应当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加强理论教学的针对性,务实性和有效性;要使用启发式教学方法,以精讲为主,适当组织课堂讨论、社会实践等多种教学手段,加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学性。

1、要求学生了解:微观经济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

2、要求学生理解:微观经济学中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每一个理论的论证过程和图形的分析。

3、要求学生掌握与运用: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分析微观经济学的庸俗部分。同时培养学生借鉴西方经济学中的精华和解决我国实际经济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主要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第1章 引论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识别西方经济学的概念和演变、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假设,领会如何对待西方

经济学

(二)教学时数 4学时

(三)主要教学内容

西方经济学的概念,西方经济学的演变,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假设,对西方经

济学的态度

第2章 需求和供给理论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识别需求定理、供给定理和供求定理,

2.领会影响需求和供给的因素,

3.各类弹性的含义,

4.运用供求曲线和弹性理论分析现实经济问题

(二)教学时数 8学时

(三)主要教学内容

1.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

2.供求曲线的共同作用,供求曲线的运用,

3.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

4.蛛网模型

第3章 效用论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识别总效应、平均效应、边际效应的含义,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线的含义与特征,

2.领会正常物品和劣等物品及吉芬商品的替代和收入效应,边际效应递减和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需求曲线和恩格尔曲线的推导,

3.运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解释下消费者的行为选择

(二)教学时数 8学时

(三)主要教学内容

1.效用的概念,

2.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

3.消费者均衡,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4.价格和收入变化对消费者均衡的影响,市场需求的推导

第4章 生产论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识别厂商的含义与形式,短期生产和长期生产的含义,规模报酬的三种形式

2.领会等成本线和最优的要素组合

3.运用边际生产率递减规律分析社会经济现象

(二)教学时数 7学时

(三)主要教学内容

1.厂商的含义与形式,

2.短期生产理论,长期生产理论,

3.生产者均衡,规模报酬

第5章 成本论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识别生产成本与机会成本

2.领会短期和长期成本的含义与各自曲线的推导

(二)教学时数 6学时

(三)主要教学内容

1.几类成本的含义

2.短期成本曲线

3.长期成本曲线

第6章 完全竞争市场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识别厂商和市场的类型、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和收益曲线

2.领会利润最大化的均衡条件,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与长期均衡,完全竞争厂商和行业的供给曲线

(二)教学时数 8学时

(三)主要教学内容

1.厂商和市场的类型

2.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和收益曲线

3.利润最大化的均衡条件

4.短期和长期均衡

5.完全竞争厂商和行业的供给曲线

第7章 不完全竞争市场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识别垄断、垄断竞争和寡头的含义

2.领会不完全竞争市场的需求和收益曲线,不完全竞争市场的短期和长期均衡,不同市场的效率

3. 运用博弈理论分析现实经济和政治问题

(二)教学时数 8学时

(三)主要教学内容

1.垄断、垄断竞争和寡头的含义

2.不完全竞争市场的需求和收益曲线

3.不完全竞争市场的短期和长期均衡

4.博弈理论

5.不同市场的效率比较

第8章 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的需求方面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识别引致需求

2.领会完全竞争厂商和市场对要素的需求曲线

3.运用要素使用原则分析厂商的最优要素使用

(二)教学时数 6学时

(三)主要教学内容

1.分配论的含义

2.引致需求

3.厂商要素使用原则

4.完全竞争厂商和市场对要素的需求曲线

第9章 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的供给方面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识别劳动、资本、土地的供给曲线

2.运用基尼系数分析社会的分配问题

(二)教学时数 4学时

(三)主要教学内容

1.劳动供给曲线和工资率的决定

2.土地的供给曲线和地租的决定

3.资本的供给曲线和利息的决定

4.洛伦次曲线和基尼系数

第10章 一般均衡论和福利经济学

(一)教学要求

1.识别一般均衡论、经济效率、生产和交换的帕累托最优

2.运用生产和交换的帕累托最优理论分析社会资源配置效率

(二)教学时数 5学时

(三)主要教学内容

1.一般均衡论含义

2.经济效率

3.生产和交换的帕累托最优

第11章 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识别市场失灵的含义

2.领会市场失灵的表现:垄断、外部性、公共物品和信息不对称,

3.微观经济政策

(二)教学时数 6学时

(三)主要教学内容

1.市场失灵的含义

2.市场失灵的表现

3.微观经济政策

本课程与政治经济学、经济数学、宏观经济学和国际经济学等课程有密切的联系,其中,政治经济学和经济数学基础是学习本课程的先修课程,而本课程又是宏观经济学、国际经济学及其他专业课程的先修课程。

五、选用教材及参考教材

平狄克和鲁宾费尔德,《微观经济学》(第四版),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萨缪尔森和诺德豪斯,《经济学》(第十六版), 华夏出版社。

曼昆,《经济学原理》,生活•读书•新知 三联书店 北京大学出版社

瓦里安,《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 上海人民出版社

亨利.威廉.斯皮格尔,《经济思想的成长(上、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尹伯成,《现代西方经济学习题指南(微观经济学)》,复旦大学出版社。

执笔人:易绵阳

审核人:彭晓莲

上一条:中国对外贸易概论

下一条:统计学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