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审计学
总 学 时:72
一、课程的培养目标
《审计学》是会计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设置本课程的目的在于使学生能够系统地了解和掌握审计的基本理论知识、技术方法和实际能力,为将来从事会计、审计专业工作打下一定的专业四年制会计专业教学计划的要求,本课程应该达到以下教学目标:
1、学生知识结构目标
掌握审计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熟练掌握审计准则、审计目标、审计证据和审计方法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
熟练掌握内部控制、审计重要性和审计风险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熟练掌握各个循环审计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掌握审计报告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2、学生专业能力目标
理解和掌握审计的基本原理、性质、对象、职能、目标、程序和各种技术方法;
初步具备分析问题、说明问题和参与实施审计工作的能力;
培养学生搜集资料、阅读资料和利用资料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学生专业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的团体协作精神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二、与相关课程的联系
1、与前续课程的联系
《会计基础》培养学生基本财会概念、理论、方法的了解
《财务会计》使学生掌握较全面的财务知识,掌握财务知识理论
2、与后继课程的关系
该课程是注册会计师考试的内容之一
三、教材的选用
1、教材选取的原则
上教学内容要占教材篇幅的80%以上。
涉及的概念讲解深入浅出,并配有大量案便分析及习题,以帮助学生理解概念、掌握审计的基本方法。
尽量选取带有与教学内容配套的训习题集,能够指导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本课程内容。
2、推荐教材
《审计学》.胡中艾.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审计学习与解答》.胡中艾.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审计学原理》牛慧.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3、参考的教学资料
《审计学教程》.陈力生.立信会计出版社
《审计》(2003年度CPA全国统一考试指定辅导教材)财政部.CPA考试委员会办公室编.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序号 | 课题 | 主要教学内容 | 教学要求 | 理论课时 | 案例课时 | 总课时 |
1 | 概论 | ●审计定义 | ●了解审计的涵义、性质 | |||
●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 ●掌握审计的基本职能 | 4 | 44 | |||
●审计的分类和方法 | ●了解审计的产生和发展的历史 | |||||
●掌握审计的分类和方法 | ||||||
2 | 审计组织体系和审计人员 | ●掌握我国审计体系的构成概况 | ||||
●审计组织体系 | ●掌握内部审计、社会审计的特点 | 4 | 44 | |||
●审计人员 | ●掌握社会审计组织的业务范围; | |||||
●了解社会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 | ||||||
3 | 审计准则 | ●审计准则概述 | ●掌握审计准则定义、作用及其种类 | |||
●独立审计准则 | ●了解国际审计准则的基本内容 | |||||
●了解美国审计准则的基本内容 | 4 | 44 | ||||
●掌握中国独立审计准则的框架与结构 | ||||||
●掌握独立审计准则的内容 | ||||||
4 | 审计证据与审计工作底稿 | ●审计证据 | ●掌握审计证据的涵义、分类和特征 | |||
●审计工作底稿 | ●掌握审计证据获取的方法 | 2 | 2 | 44 | ||
●掌握审计工作底稿的作用、编制要求 | ||||||
5 | 审计计划和审计程序 | ●了解审计计划的定义及其作用、种类 | ||||
●审计计划 | ●掌握总体审计计划和具体审计计划的内容 | 3 | 1 | 44 | ||
●审计程序 | ●掌握审计业务约定书、审计的基本程序 | |||||
6 | 内部控制制度及其评审 | ●内部控制制度概述 | ●了解内部控制制度及其作用、内容 | |||
●内部控制制度的描述 | ●掌握内部控制制度测试的基本方式 | 4 | 44 | |||
●内部控制度度的评审 | ●掌握描述内部控制制度的方法 | |||||
●掌握评审内部控制制度 | ||||||
7 | 审计测试中的抽样技术 | ●审计抽样概述 | ●了解审计抽样的概念 | |||
●样本的设计与选取 | ●掌握审计抽样的种类及各类之间的异同之处 | |||||
●属性抽样在控制测试中的运用 | ||||||
●变量抽样在实质性测试中的运用 | ●掌握属性抽样技术在控制测试中的运用 | 3 | 1 | 44 | ||
●掌握变量抽样技术在实质性测试中的运用 | ||||||
8 | 资产审计 | ●资产审计概述 | ●了解资产的概念及其包括的内容 | |||
●流动资产审计 | ●掌握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制度符合性测试的程序和内容 | |||||
●长期资产审计 | ||||||
●掌握库存现金、短期投资、实质性测试的内容和要点 | ||||||
●掌握应收及预付款项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 | 4 | 4 | 88 | |||
●掌握应收票据、存货实质性测试的内容 | ||||||
●掌握长期资产审计的范围及审计目标 | ||||||
●掌握固定资产和在建工程实质性测试的程序和内容 | ||||||
●掌握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实质性测试的程序和内容 | ||||||
9 | 负债审计 | |||||
●重要内部控制制度的符合性测试 | ●了解负债审计的目标 | |||||
●负债的实质性测试 | ●掌握应付账款、短期借款、应付票据的实质性测试的内容 | |||||
●掌握其他流动负债的内容及其实质性测试的要点 | 4 | 2 | 66 | |||
●掌握长期负债的内容及其实质性测试的一般程序 | ||||||
●掌握应付债券实质性测试的步骤与内容 | ||||||
10 | 所有者权益审计 | ●重要内部控制制度的符合性测试 | ●了解所有者权益审计目标 | |||
●所有者权益的实质性测试 | ●掌握所有者权益得要内部控投制制度测试的内容 | 3 | 1 | 44 | ||
●掌握投入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实质性测试的步骤和内容、程序 | ||||||
11 | 收入与费用审计 | ●重要内部控制制度的符合性测试 | ●了解收入和费用审计的目标 | |||
●收入和费用的实质性测试 | ●掌握商品销售收入内部控制制度符合性测试的程序 | |||||
3 | 1 | 44 | ||||
●掌握直接材料成本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 | ||||||
●掌握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管理费用实质性测试的程序和内容 | ||||||
12 | 利润形成和利润分配审计 | ●利润形成的审计 | ●了解利润的涵义、利润总额组成的内容 | |||
●利润分配的审计 | ●掌握利润形成审计实质性测试的程序和内容 | 3 | 1 | 44 | ||
●掌握净利润分配的去向、实质性测试的程序和内容 | ||||||
13 | 会计报表审计 | ●会计报表审计概述 | ●了解会计报表审计目标 | |||
●主要会计报表的审计 | ●掌握会计报表审计的基本程序 | |||||
●掌握会计报表内部控制制度符合性测试的程序 | 3 | 1 | 44 | |||
●掌握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实质性测试的内容和程序 | ||||||
14 | 电子数据处理系统审计 | ●电子数据处理系统审计的概念及意义 | ●了解电子数据处理系统审计的概念 | |||
●电子数据处理系统的内部控制及其评审 | ●掌握电子数据处理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及其评审 | |||||
●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审计程序 | ●掌握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审计程序 | 4 | 44 | |||
●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审计方法 | ●了解计算机辅助审计 | |||||
15 | 终结审计与审计报告 | ●终结审计 | ●掌握终结审计,包括审计报告编制前的工作、期后发现的事实 | |||
●审计报告 | ||||||
●掌握审计报告,包括审计报告概述、审计报告的作用、审计报告的种类、审计报告独立准则、审计报告的编制以及特殊目的的审计报告等 | 4 | 2 | 66 | |||
16 | 验资 | ●验资的种类、范围和依据 | ●了解验资的涵义 | |||
●验资的原则和步骤 | ●掌握验资的种类、依据和原则 | |||||
●实务验资 | ●掌握一般验资的基本程序和内容 | 2 | 2 | 44 | ||
●验资工作底稿 | ●掌握变更验资的基本程序 | |||||
●验资报告 | ●掌握变更验资报告的格式和内容 |
五、教学组织设计
这是一门概念性和操作性都很强的课程,针对课程的培养目标和特点,教学的方式和手段需要灵活多样。以下是该门课程可以采取的教学手段,仅供参考。
1、理论教学应注重讲、练结合,制作必要的幻灯片和案例分析,利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可以将概念讲解、实例演示有机结合,提高授课效率。
2、教学、考核、反馈是一个教学过程的循环,缩短循环的周期有利于实时监控教学质量。给每一次课的教学目标制定合理的考核项目,利用5-10分钟的课堂时间测试和评分,使学生及时了解学习效果。
3、无论理论教学还是实践教学,都可以采取分组竞赛的形式,并给予一定的激励,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4、为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教师不必要在课堂上讲授所有知识要点,将一些简单的、雷同的内容分配给学生,要求他们以组为单位完成预习、实践,甚至上台给其他组讲解,并能回答其他同学的提问,最后由教师给予全面总结。
六、考核方式与标准
1、考核方式
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可以全面考核学生的学习效果。考核方式分为过程考核和期中期末考核两种。
2、考核标准
序号 | 教学单元 | 教学要求 | 考核比例 | |
1 | 概论 | ●了解审计的涵义、性质 | 5% | |
●掌握审计的基本职能 | ||||
●了解审计的产生和发展的历史 | ||||
●掌握审计的分类和方法 | ||||
2 | 审计组织体系和审计人员 | ●掌握我国审计体系的构成概况 | 5% | |
●掌握内部审计、社会审计的特点 | ||||
●掌握社会审计组织的业务范围; | ||||
●了解社会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 | ||||
3 | 审计准则 | ●掌握审计准则定义、作用及其种类 | 5% | |
●了解国际审计准则的基本内容 | ||||
●了解美国审计准则的基本内容 | ||||
●掌握中国独立审计准则的框架与结构 | ||||
●掌握独立审计准则的内容 | ||||
4 | 审计证据与审计工作底稿 | ●掌握审计证据的涵义、分类和特征 | 5% | |
●掌握审计证据获取的方法 | ||||
●掌握审计工作底稿的作用、编制要求 | ||||
5 | 审计计划和审计程序 | ●了解审计计划的定义及其作用、种类 | 10% | |
●掌握总体审计计划和具体审计计划的内容 | ||||
●掌握审计业务约定书、审计的基本程序 | ||||
6 | 内部控制制度及其评审 | ●了解内部控制制度及其作用、内容 | 5% | |
●掌握内部控制制度测试的基本方式 | ||||
●掌握描述内部控制制度的方法 | ||||
●掌握评审内部控制制度 | ||||
7 | 审计测试中的抽样技术 | ●了解审计抽样的概念 | 5% | |
●掌握审计抽样的种类及各类之间的异同之处 | ||||
●掌握属性抽样技术在控制测试中的运用 | ||||
●掌握变量抽样技术在实质性测试中的运用 | ||||
8 | 资产审计 | ●了解资产的概念及其包括的内容 | 10% | |
●掌握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制度符合性测试的程序和内容 | ||||
●掌握库存现金、短期投资、实质性测试的内容和要点 | ||||
●掌握应收及预付款项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 | ||||
●掌握应收票据、存货实质性测试的内容 | ||||
●掌握长期资产审计的范围及审计目标 | ||||
●掌握固定资产和在建工程实质性测试的程序和内容 | ||||
●掌握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实质性测试的程序和内容 | ||||
9 | 负债审计 | 10% | ||
●了解负债审计的目标 | ||||
●掌握应付账款、短期借款、应付票据的实质性测试的内容 | ||||
●掌握其他流动负债的内容及其实质性测试的要点 | ||||
●掌握长期负债的内容及其实质性测试的一般程序 | ||||
●掌握应付债券实质性测试的步骤与内容 | ||||
10 | 所有者权益审计 | ●了解所有者权益审计目标 | 5% | |
●掌握所有者权益得要内部控投制制度测试的内容 | ||||
●掌握投入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实质性测试的步骤和内容、程序 | ||||
11 | 收入与费用审计 | ●了解收入和费用审计的目标 | 5% | |
●掌握商品销售收入内部控制制度符合性测试的程序 | ||||
●掌握直接材料成本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 | ||||
●掌握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管理费用实质性测试的程序和内容 | ||||
12 | 利润形成和利润分配审计 | ●了解利润的涵义、利润总额组成的内容 | 5% | |
●掌握利润形成审计实质性测试的程序和内容 | ||||
●掌握净利润分配的去向、实质性测试的程序和内容 | ||||
13 | 会计报表审计 | ●了解会计报表审计目标 | 5% | |
●掌握会计报表审计的基本程序 | ||||
●掌握会计报表内部控制制度符合性测试的程序 | ||||
●掌握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实质性测试的内容和程序 | ||||
14 | 电子数据处理系统审计 | ●了解电子数据处理系统审计的概念 | 5% | |
●掌握电子数据处理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及其评审 | ||||
●掌握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审计程序 | ||||
●了解计算机辅助审计 | ||||
15 | 终结审计与审计报告 | ●掌握终结审计,包括审计报告编制前的工作、期后发现的事实 | 10% | |
●掌握审计报告,包括审计报告概述、审计报告的作用、审计报告的种类、审计报告独立准则、审计报告的编制以及特殊目的的审计报告等 | ||||
16 | 验资 | ●了解验资的涵义 | 5% | |
●掌握验资的种类、依据和原则 | ||||
●掌握一般验资的基本程序和内容 | ||||
●掌握变更验资的基本程序 | ||||
●掌握变更验资报告的格式和内容 | ||||
100% |
七、课程的改革思路
1、课程内容方面的改革
可以参考《审计学》注册会计师考试教材,适当补充其中的一些内容。
2、授课方式的改革
可以考虑采用以案例分析为辅线教学
3、实验设备方面的改革
为了使讲授、演示、练习有机结合,可采用多媒体教室上课,增加讲授的信息量。
执笔人:谭洪芳
审核人:姜 葵